(一)道路交通
由於內湖區地處臺北盆地的東北邊緣,南端及西南邊側,恰有基隆河川流而過;東、北、西三面山陵圍繞,形成一「封閉性」地理環境,對外交通唯有依賴船渡或架橋行之。清領時期,漢族先民前來墾荒,乃藉由基隆河航運或以翻山越嶺或以涉水方式,交通倍極艱辛;聚落住戶之間的連絡,是徒步於田埂小徑上。
日治時期,境內主要聯外道路:
1. 內湖圓山道 興築於明治四十(西元 1907 )年,係由內湖山腳經北勢湖、大直、劍潭至圓山,是內湖最早的一條免渡河的聯外道路。
2. 宮前町梘頭道 修築於大正二(西元 1913 )年,由梘頭到港墘老街,經船渡到對岸的上塔悠, 再接道路至下埤頭、西新庄子、宮前町通往大稻埕。昭和七(西元 1932 )年,興建臺北松山機場,上塔悠到下埤頭段道路中斷,遂繞行濱江街再接中山北路,或由上塔悠轉至松山。昭和十(西元 1935 )年八月十九日,港墘「內湖吊橋」通車後,聯外交通更為便捷。
3.內湖松山道 當年其路徑為庄役場至洲尾,即今日由成功路三段一七四巷與內湖路二段交叉口(今內湖分局前方路口)為起點,經成功路三段、成功路二段,接新明路,再經船渡到對岸的松山;當時,係由內湖庄長郭華讓,動員「保正」、庄民壯丁,合力將原有的田埂小徑,修築而成「保甲路」。途中的「章彬嶺(位於今內湖國中校園東側路段)」,更是進行二、三次的坡度降低(削平)工程,始有今貌。
今日,本區主要的道路交通建設,各路街之歷史沿革及其現況,分別敘述於下 (依各路街名稱筆劃排序):
1. 大湖山莊街
本街名,係引用旁側的「大湖山莊」而命名。本街兩端連接成功路五段及大湖街,是大湖地區通往汐止長青路翠柏新村的必經之路;大湖國民小學位於本街西北側。
2. 大湖街
本街闢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四(西元 1939 )年,由七星郡役所負責興築;當初,街口起點連接內湖老街,北端通往五指山區(汐止長青路),昔稱「內湖汐止路」。臺灣光復後,易名為 「大湖街」。今日,大湖街的起點,是在成功路五段口。附近有盛名的大湖公園,假日,吸引無數的臺北市民前來休憩。
3. 五分街
本街位於五分里內,街道兩端分別連接康寧路三段與安康路;係與東湖路呈東西向平行狀,街 上南側有東湖圖書分館。
4. 內湖路
內湖路全程分三路段,即為內湖路一段、二段及三段,全長約六點五公里;內湖路一段西端,起自北安路底,東端連接文德路、江南街口;其北側均為住宅區,南側大部分為內湖科技園區。
內湖路二段西端點,為文德路、江南街口,東端是與內湖路三段分界於內湖老街的梘頭橋;所經路程兩側,大部分均為住宅區,其中較具盛名的路段有碧湖公園、臺灣戲曲學院(前名復興劇校)、內湖舊行政中心及內湖老街區。內湖路三段起自內湖老街的梘頭橋,終至大金面山北面山腳下的新陂尾山區止;前半段路經貿商三村及翡翠社區,後半段是屬山區極少數的散戶住宅。
內湖路是內湖最早的一條免渡河聯外道路,係興建於明治四十(西元 1907 )年,由內湖山腳經北勢湖、大直、劍潭至圓山。
5. 文湖街
本街道興建於民國七十年代,其南北兩端,分別連接內湖路一段及環山路一段。全街路段南側,均為輕工業區;北側則為住宅區,途經文湖國小與德明技術學院。
6. 文德路
本路段新建於民國七十二年間,其東西兩端,分別連接成功路三段及內湖路一段、江南街口;因東段南側有「文德女中」,故以「文德」命為路名。今日的文德路,是內湖區一條東西向的重要幹道,可聯絡大直及東湖、南港地區。本路沿線以住宅區為主,南側有文德女中、內湖高中及湖光新城;北側的文德路二四一巷十九號,有市定古蹟──郭氏古宅,郭宅為今日內湖地區,最具精緻的日治時期地方仕紳豪宅。
7. 民善街
本街道是於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內湖第六期都市重劃區內而新築成;係居於舊宗路一段與堤頂大道一段之間,且相互呈平行狀,為兩者的輔助道路。南北兩端,分別與民權東路六段(民權大橋平面道路)及行善路交接。
8. 民權東路六段
本區的民權東路六段,是民權大橋(民國 71 年 5 月竣工;同年 9 月 1 日通車)的連接道路,係今日東湖地區民眾,進入台北市區重要的交通幹道。民國七十一年間的第一期道路工程路段,西起基隆河上的民權大橋,向東延伸,穿過中山高速公路下,到成功路二段之圓環處;內湖行政中心位於民權東路、成功路口之圓環西北隅上。第二期施工完成,是在八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民權隧道竣工通車後,再向東延伸至成功路五段、康寧路三段交叉之圓環路段。
9. 安泰街
本街全線路段,皆位於安泰里境內;於民國六十七年間,配合市政府在新里族段內溝火炭坑小段,舉辦內湖第一期市地重劃而新闢道路。街道起點,係從東湖國中校園西北隅路口開始。道路前半段兩側是住宅區,路幅狹窄;後半段則為山區,曾為木炭的生產地。
10. 安康路
於民國五 O 年代,本道路由原田間小徑,進行道路拓寬工程,並取名為「安康路」。道路兩端,分別是西起自成功路二段與終止於東湖路交叉口。前半段之兩側為工業區,另外南側工業區旁,即是盛名的內湖垃圾掩埋場及垃圾焚化廠。南湖大橋以東之路段,屬住宅區。
11. 成功路二、三、四、五段
成功路全路程分為五段,第一段位於南港區境內,其餘二至五段,歸屬內湖區。成功路二、三段,於清末時期,僅為田埂小徑;日據中期,由內湖庄長郭華讓發動地方保正及壯丁,修築而成「保甲路」。臺灣光復後,本道路起自南港,接長壽橋,向北經過工兵學校、章彬嶺、番仔陂,至今內湖警察分局止。民國六十八年六月,將完工的內湖十號道路,命名為「成功路四、五段」;其中的成功路五段,經過大湖公園的部份,係以填湖造路方式興築。今日的成功路,在本區是屬於主要的交通幹道;成功路四段兩側,為目前內湖商業活動最熱鬧的精華商圈。
12. 江南街
目前,本街道南北兩端,分別與瑞光路及內湖路、文德路口連接。日治時期,是修築於大正二(西元 1913 )年,「宮前町梘頭道」的一部份。昔日,係由梘頭、中店仔到港墘老街的唯一道路,堪稱一條古道;臺灣光復後,曾命名為「港墘路」,之後,易名「江南街」。
13. 行忠路
本道路新築於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內湖第六期都市重劃區內;係介於民權東路六段與新湖三路之間。東西兩端,分別與行善路及舊宗路一段連接。
14. 行善路
本道路亦新築於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內湖第六期都市重劃區內;係與新湖一路幾乎跟基隆河舊河道的弧度,呈一致性,相互保持平行狀。東西兩端,分別與行忠路及堤頂大道一段連接。
15. 行愛路
本道路亦新築於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內湖第六期都市重劃區內;係與舊宗路一段,呈平行狀。南北兩端,分別與行善路及行忠路連接。
16. 東湖路
本路段於最早期,原為梘頭經十四份到五份的尾端鄉間小徑;臺灣光復後,屬康寧路二段。民國七十年間,新闢康寧路三段後,又拓寬本道路,將原有此路段,改名為「東湖路」。東湖路東西兩端分別連接汐止康寧街與康寧路三段,是目前東湖地區重要的幹道。道路北側為內湖第一期市地重劃區,又有東湖國小;道路兩旁商店繁榮,係今日東湖地區新興的商圈。
17. 金湖路
本道路係於民國八 O 年代,新開闢而成,可分散成功路五段的交通流量。金湖路北端與成功路四段、金龍路交接,南端是與成功路五段、康寧路三段、民權東路六段之圓環連接。
18. 金龍路
本道路闢建於民國七十一年間,因位在金龍里境內,又可通往「金龍禪寺」,故命名為「金龍路」。東端接金湖路,西連內湖路三段;原路基有部分是新陂尾圳道,因此,本道路下方設有圳道排水箱涵。
19. 南京東路六段
本路段原名「麥克阿瑟公路」,簡稱「麥帥公路」,係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統帥──麥克阿瑟將軍;麥帥公路興建通車於民國五十三年五月,為連結臺北與基隆間,一條專供汽車行駛的快捷公路。五十九年一月,麥帥公路與成功路口立體匝道工程,竣工通車;同年六月, 麥帥公路一號橋與二號橋立體匝道附近之路段,命名為「南京東路六段」。六十六年,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汐止與基隆間之路段,大部分循著麥帥公路舊道路,加以拓寬而成;待中山高速公路內湖至基隆段通車後,將麥帥公路一、二橋間路段,開放供慢車行駛。
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由臺北市副市長林嘉誠主持環東大道下層橋啟用典禮;本路段剛好屬於環東大道下層橋下方的平面道路。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環東大道上層橋通車;同年十一月三十日,環東大道全線(上層進城、下層出城)正式通車。
20. 星雲街
本街西起成功路三段,東至金湖路,貫穿「上番仔陂」地區;係於民國七十三年間,拓寬工程完成後,命名為「星雲街」。本街西端有方濟中學、內湖國中及文德女中,中段北側有康寧國小,東端有來自中國大陸義胞移居的「清白新村」。
21. 洲子街
本街位於瑞光路與內湖路一段之間,西起基湖路,東至港墘路;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築成,全部街道屬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內。本街道東端北側為內湖高工,南側是臺北花卉市場。
22. 基湖路
本路段南起環河快速道路,北至內湖路一段止,與環山路相接通,為內湖科技園區內西北方的一條交通幹道;分屬中山區及內湖區。本道路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築成,全部街道屬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內。
23. 康寧路
康寧路全程分三路段,即為康寧路一段、二段及三段;本路段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五分道路」,係從梘頭經後湖仔越嶺,通十四份到達五份地區,原路幅狹窄。今康寧路一段起點處,有內湖最早設立(民國 57 年)的「湖光市場」;附近的湖光商圈,從民國八 O 年代起,已是內湖地區最熱鬧的街市。康寧路一段後半段,於民國四 O 年代起,已是眷村集結的區域,有警智、內湖、清白、干城及愛士等眷村。康寧路一段二三六號處,有一塊清嘉慶三年官府告示的「簡公碑」古物。
民國八 O 年代,金湖路的新開闢,貫穿原有蜿蜒、路幅狹窄的康寧路二段道路,變成「支離破碎」殘段,不易找尋且失去原有的道路功能。
康寧路三段的起點,是與金湖路、成功路五段及民權東路六段相交接處圓環,終端是連南湖大橋,通南港三重路;此路段係於民國六十九年,新闢完成,是東湖地區交通的幹道。今日康寧路三段道路兩側,有明湖國小、明湖國中、南湖國小及南湖高中等四所學校;另有,「哈啦影城」一座,與東湖路上的商店街,連結成東湖的新商圈。
24. 康樂街
今日,本街是東湖北往內溝山區的主要道路;早期,道路中後段,曾作為內溝地區運送盛產的煤炭臺車鐵道,將煤炭裝載在臺車上,用人力推送經五分吊橋至南港火車站旁的儲煤場。
民國六十七年間,配合市政府在新里族段內溝火炭坑段,舉辦內湖第一期市地重劃而新闢完成的道路,之後,命名為「康樂街」。前半段東側,有東湖國中、七星生態公園,及汐止市的白馬山莊、瓏山林社區。
25. 港華街
本街道係介於內湖路一段與麗山街之間,東起港墘路,西至麗山國小西側之鴨母嶺處。道路南側有麗山國中及麗山國小,是屬於社區內之聯絡道路。
26. 港墘路
本路段原是內湖六號計畫道路,於民國七十二年新建完成(南端點為今日的瑞光路口);因道路南端有港墘老街,故取名為「港墘路」。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中,再朝南延伸至堤頂大道。港墘路南起堤頂大道,北與環山路交接;中段有一座「港墘圓環」,與內湖路一段形成交叉路口。
本道路南半段,為今日內湖科技園區的主要幹道,上下班尖峰時段,交通流量極大,時常出現阻塞現象;其南半段西側,有內湖高工及臺北花卉市場。
27. 陽光街
本街道東起成功路三段,沿著公館山北側山麓,朝向西南方,穿過瑞光路至堤頂大道止;東半段的成功路與瑞光路之間,於民國五 O 年代,曾有多座的眷村,如影劇五村、精忠新村、憲光新村、內湖一村、內湖三村及自立二村;之後的民國七 O 年間,除了自立二村外,均改建新的住宅大樓,統稱為「湖光新城」。東端點尚有文德女中、內湖高中、方濟中學及內湖國中。
從瑞光路西起的後半段,係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中,新闢成的工業區道路;是內湖科技園區內,從堤頂大道往瑞光路的一條輔助道路。
28. 堤頂大道
本大道一段頭,連結南京東路六段(原名麥帥公路),二段尾接通內湖路一段,為一條快捷道路;本大道路程分作一、二段,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築成,全部路段都位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內。
堤頂大道一段,東側為內湖批發大賣場區域,西臨基隆河道;堤頂大道二段,東側為內湖科技園區,西北側接中山區「美麗華商圈」。
29. 新明路
本路段為日治時期「內湖松山道」的後段;因位於「洲尾庄」境內,臺灣光復後,曾以「洲尾」舊地名的不雅,另取名為「週美路」,之後,再修改成「新明路」。本道路東起成功路二段,西到行善宮以西之環基隆河堤防旁道路止。以成美橋頭分前後段,前段沿線屬輕工業區,潭美國小恰巧處在東端點北側;後段屬防洪管制區,實施限建措施,是當今內湖地區,唯一未被都市更新的老舊社區。
30. 新湖一、二、三路
本三條新道路,位於行善路、民權東路六段及堤頂大道一段之間;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築成,全部路段都位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內。其中的新湖一路與新湖三路路基,恰巧位於舊基隆河道旁,兩條道路連結形成的彎度,即是基隆河未整治前的舊河道形狀。今日,本三條新道路西側區域內,有 COSTCO 、大潤發、特力屋等賣場, 已逐漸形成一新大賣場區。
31. 瑞光路
本道路東起民權東路六段,西至基湖路止;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築成,全部路段都位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內。今日,是內湖科技園區內的一條主要幹道。民權東路六段與港墘路之間路段南側,是屬內湖科技園區範圍內;北側有公館山及瑞光里住宅區。港墘路至基湖路之間的後半段,由於內湖科技園區廠辦大樓林立,宛如臺北「矽谷」大道,極為壯觀。
32. 瑞湖街
本街原命名為「粉寮街」,於民國九十年間,內湖科技園區內新進駐的廠商及電子新貴族群,因不瞭解「粉寮」舊地名背後的意涵,認為名字不雅,誤解有「粉味」及「潦倒虧損」之意,竟然建議市政府更名。本街道北起瑞光路,南穿過中山高速公路涵洞,可通至「粉寮」開墾先民林秀俊墓園;原「粉寮」舊地名區域,即是林秀俊墓園附近一帶。
本街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築成,全部路段都位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域內。
33. 碧山路
本道路南起貿商三村旁的內湖路三段,向北蜿蜒至圓覺寺西北隅碧峰塔旁路口,再分兩條道路;一條經碧山巖停車場到碧山露營場,另一條經碧山觀光草莓園、大崙頭登山口,接碧溪產業道路。從圓覺寺入口處南下路段,係於民國五 O 年代,商請駐紮內湖之工兵學校,利用推土機重型器具闢建而成;其餘的路段,則於民國六十年間,再新闢興建。新建當時,由於本道路北端通往碧山村及碧山巖之因,故命名為「碧山路」。今碧山路沿路兩旁山區,寺廟多座,形成此區域的一大特色。
34. 環山路
本道路分為環山路一、二、三段;西起內湖路一段,東至麗山高中東側社區。環山路一段與環山路二段的分界點,是在鴨母嶺處;環山路二段與環山路三段的分界點,是在港墘路口;環山路三段連接內湖路二段一七九巷,通往金龍隧道(民國 82 年間通車)。因本道路係沿著大金面山脈南面山麓而建,故命名為「環山路」。環山路一、二段道路,是於民國七 O 年代初期闢建;其中的鴨母嶺段為高坡道路,曾於民國八十五年間,再做降低削平工程,當時,在南面山坡,發現煤礦「拖籠坑」遺蹟。沿路有西湖國小、西湖國中、德明技術學院及麗山高中。
35. 舊宗路
本道路分為舊宗路一、二段,係配合民國八十年間,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而新重劃興築,全部路段都位於內湖第六期都市計畫區域內。南起南京東路六段,北達堤頂大道、陽光街口;是南港、松山前往內湖科技園區的一條主要的聯絡平面幹道。舊宗路一段南端的二百公尺路段,在九十一年間,將原有四車道,拓寬為六車道;西北區域內,目前,已有 COSTCO 、大潤發、特力屋等大型賣場 。舊宗路二段上,有臺北市公車處內湖修理廠、三級古蹟林秀俊墓園、內湖污水處理廠及國道中山高速公路堤頂交流道。
36. 麗山街
本街道原稱「山腳路」,係日據期間的一條保甲古道;早期,街道東起內湖路二段之內湖國小東側圍牆,西北行至港墘路,再朝西經麗山國小,轉南越過內湖路一段,直通港墘老街,連接港墘吊橋,前往松山上塔悠地區。
臺灣光復後,更名為「麗山街」。麗山國小北方的「麗山新村」,乃設立於民國六十二年間,為國民大會代表住宅社區。越過內湖路一段的後半段,於民國八十年間,配合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內湖第六期都市重劃而消失,今已變成內湖科技園區的一部分了。
當下,路幅狹窄的麗山街,大體成一半弧狀;與鄰近後期都市計劃,所新闢完成的寬直巷道比較,構成本街道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