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簡介
里 別
各里概況
西湖里Xihu
本里日據時期,屬北勢湖,因地處北勢湖之西部,且被山河環繞,略成盆地,故名西湖。光復後置西湖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為西湖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本里因人口遽增,乃將內湖路一段二四一巷以西之三十二個鄰劃出,成立西康里;內湖路一段二八五巷六八、九八弄及一○一—一二五號以北之二十一個鄰劃出另立西安里;同時將內湖路以南八鄰併入洲子里;內湖路一段三五一巷以東六鄰併入港華里;餘保留本里並維持原名。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老樹認養計畫」。
西康里Xikang
本里原為西湖里之一部分,因西湖里人口激增,於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西湖里環山路一段以西地區劃出設「西康里」。又於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一日起原洲子里因基隆河整治工程及第六期市地重劃,住戶將全部拆遷,故暫時將洲子里併入本里;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一日行政區域調整時,因基隆河整治工程及第六期市地重劃已完成,且科技大樓紛紛進駐,將基湖路以東整編分與西湖、港墘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環保里計畫」。
西安里Xian
本里原為西湖里之一部分,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本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西湖里內湖路一段二八五巷北側二十一鄰,劃出成立本里,命名「西安」乃因「西湖」里劃出,故以西字為首,並取平安之意。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金面山採石場遺蹟計畫」。
港墘里Gangqian
本里因地理位於基隆河邊故名港墘,臺灣光復後與山腳合併為港墘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稱港墘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本里一分為四,另設港富、港都、港華三個里,餘保留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內湖藝術節計畫」。
港都里Gangdu
本里大部分原屬港墘里,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港墘里及西湖里部分地區劃出合併成立本里港都里,因主要由港墘里劃出,故以港字為首,都乃都會,亦為發達。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臺灣欒樹計畫」。
港富里Gangfu
本里原屬港墘里,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港墘里劃出部分地區成立港富里,因由港墘里劃出,故以港字為首,富乃富貴吉祥之意。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內湖路一段七三七巷小吃計畫」。
港華里Ganghua
本里係於民國七十九年區里行政區域調整,由原港墘里劃編成立之新里,命名為「港華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竹月寺巡禮計畫」。
內湖里Neihu
本里日據時期屬北勢湖頭,臺灣光復後劃為內湖村,因其三面環山,中為平地面向西方臺北盆地開口故稱內湖,民國五十七年改為內湖里。六十二年第二期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內湖路三段劃出另設金龍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成功路四段一八九巷劃歸清白里;成功路三段一七四巷及內湖路二段二六三巷以南劃出另設湖濱里;餘與紫里第九鄰合併,保留為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夜弄土地公計畫」。
湖濱里Hubin
本里於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原內湖里之卅五個鄰及紫陽星里第十一鄰合併成「湖濱里」,因著名之內湖「大陂」位於本里西端,故取名「湖濱」。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中國國劇欣賞計畫」。
紫星里Zixing
本里係於民國六十二年第一期里行政區域調整,由原紫陽里劃出成立,同時命名「紫星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星雲街卅三巷北段徒步巷道計畫」。
大湖里Dahu
本里日據時期屬新里族之十四分坡,光復初期因十四分坡為一大型湖泊,故名為大湖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為大湖里以迄於今。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大湖社區音樂會計畫」。
金龍里Jinlong
本里係於民國六十三年第二期里行政區域調整,由內湖里劃出自成一里,因里內有金龍禪寺,故名之為「金龍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繁花造街計畫」。
金瑞里Jinrui
本里原屬金龍里,於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出自成一里,同時命名「金瑞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觀光花園計畫」。
碧山里Bishan
本里日據時期屬新里族之白石湖,臺灣光復後,因其地域內有碧山巖,改名為碧山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為碧山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原金龍里部分地區併入本里仍維碧山里名。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寺廟之旅計畫」。
紫雲里Ziyun
本里係於民國六十二年第一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自紫陽里劃出成立「紫雲里」,其立名取雅俗吉祥之意。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簡公埤計畫」。
清白里Qingbai
本里係於民國六十二年自紫陽里劃出設立之新里,因當時轄內軍方興建大陳島來臺義胞眷村「清白新村」故命名「清白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紫星里成功路四段六十一巷東側及內湖里成功路四段南側地區併入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露天戲劇院計畫」。
葫洲里Huzhou
本里日據時期屬新里族之十四分及葫蘆洲,其他沿基隆河形成葫蘆狀故名,臺灣光復後將十四分與葫蘆洲合併為葫洲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為葫洲里迄今。於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一日起為配合基隆河截彎取直,區行政區域調整,將新河道以南地區併入南港區東新里,新河道以北地區仍保留為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藝術的饗宴計畫」。
紫陽里Ziyang
本里原屬內湖之番仔坡,因清代之番仔井圳,故以名,係乾隆年間業戶潘宗勝與農民所築。光復後改為紫陽村。紫陽為古神仙名,立其名,取祥瑞之意,民國五十七年改隸臺北市為紫陽里。六十二年第一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本里大部分地區劃出另成立紫雲里、紫星里、瑞陽里和清白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復將文德路一○一巷以西地區歸劃港富里;文德路二一○巷以西地區劃歸瑞陽里,餘保留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水球大戰計畫」。
瑞陽里Ruiyang
本里係於民國六十二年第一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由紫陽里劃出成立之新里並命名「瑞陽里」取其吉祥也。六十三年第二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乃將本里之精忠新村、憲光新村兩個眷村,劃出增設瑞光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原屬紫陽里文德路二一○以西地區併入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藝術的饗宴計畫」。
瑞光里Ruiguang
本里係於民國六十三年第二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自瑞陽里劃出成立「瑞光里」迄今。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嘉年華會活動計畫」。
五分里Wefen
本里日據時期屬新里族,俗稱五分,本名稱係以五分莊得名,其莊因開闢之初,有林成祖業佃某姓者,分其地予五子故名,光復後與火炭坑合併成立五分村。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為五分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調整,將東湖路以北地區劃出另成立東湖、康樂兩里,部分劃歸內溝里,餘保留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土風舞推廣及表演計畫」。
樂康里Lekang
本里原為五分里之一部分,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因原五分里轄區廣闊,人口眾多,遂由五分里劃出成立本里,原以里內有唯一主要道路康樂街,欲命名為康樂里,嗣因中山區已有康樂里在先,乃更名「樂康里」,意謂「樂而康也」。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台語讀精班」。
東湖里Donghu
本里原為五分里之一部分,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由於該里轄區廣闊,人口眾多,遂由五分里劃分出成立「東湖區」。蓋因位於東湖地區,轄內有東湖國小一所,有以東湖路為里界,故得名。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木球活動計畫」。
內溝里Neigou
本里日據時期屬新里族之內溝莊。光復初期置內溝村。因莊內有水圳,可通五分,故名之。民國五十七年改為內溝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五分里十八個鄰併入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登山步道計畫」。
週美里Zhoumei
本里日據時期屬新里族之洲尾,洲尾係由以洲尾莊得名。臺灣光復後,因洲尾不雅易名為週美,並設村。民國五十七年改為週美里。六十三年第二期里行政區域調整,劃出一部分增設行善里,餘保留本里迄今。又於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一日起因基隆河截彎取直,原河道填平,爰以都市計畫道路重新調整區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慢速壘球計畫」。
行善里Xingshan
本里原屬於週美里,民國六十三年第二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出自成一里,因當時里內有「行善宮」,故取名「行善里」迄今。又於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一日起因基隆河截彎取直,原河道填平,爰以都市計畫道路重新調整區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區花區樹看行善計畫」。
石潭里Shitan
本里日據時代為新里族之上灣子,光復後上灣子與羊稠合併為石潭村,以其村沿基隆河岸有石璧潭,因以為名,民國七十七年改為石潭里以迄於今。又於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一日起配合基隆河截彎取直區行政區域調整,將新河道以北原南港區東新里部分地區併入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新豐磚窯廠計畫」。
湖興里Huxing
本里日據時代為新里族之下灣子及粉寮二地。其地因基隆河在此成彎曲狀,並在其下游,故名「下灣子」。「粉寮」乃因清代林成祖後人在此設廠製米粉,故名。光復後,併上述二地為湖興村。民國七十五年改為湖興里。
湖元里Huyuan
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民權東路一五七○巷西側部分地區劃出另設湖元里,餘保留本里。本里文化特色著重於「鄉土胡琴音樂會活動計畫」。
安泰里Antai

安泰里為地型狹長的山谷,昔日因居民以燒木炭為業,所以舊地名稱為火炭坑,臺灣光復初期,隸屬臺北縣內湖鄉,民國57年改隸臺北市之後為內湖區五分里的一隅,民國79年3月12日第四期里行政區域調整,將五分里的18個鄰1315戶併入內溝里,民國91年9月1日里行政區域調整,內溝里因區域過大且人口稍多,所以將其中的15個鄰,獨立劃分為一個里,因位於安泰溪旁,所以命名為安泰里。
由於安泰溪蜿蜒的穿越社區及山區,也孕育了很多的鳥類與原生植物,里內的康樂山海拔121公尺,山雖不高卻風景秀麗,山頂的稜線在晨昏之間與假日時刻,登山遊客往來如織,聯豐煤礦遺址是昔日產業的遺蹟,水源頭福德宮位於聯豐煤礦附近為昔日礦工之信仰寄託,其少有的廟中廟造形,也吸引了不少登山遊客注目的眼光。
因此,安泰里是一個蘊含著文化與兼具生態的好地方。

明湖里Minghu
葫洲隸屬於臺北縣內湖鄉葫洲村。民國五十七年改隸臺北市內湖區葫洲里。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一日「臺北市第五期里區域調整」由葫洲里劃分為明湖里。因所地有聞名全臺北市之明星學校「明湖國小」取代校名為本里之名稱
本里以「明湖國小」為中心及目標,亦有「明湖市場」為里內家庭主婦購菜、物品及各項小吃及美食中心,為最熱鬧之地區,而且有康寧護專在里內租賃房子,尤其到黃昏時在巷內都可看到一群穿著制服學生在此逗留及逛街,成為本里之特色。
【里界】
東至:康寧路三段189巷以西與安湖里為界
西至:康寧路三段75巷以東與金湖里為界
南至:康寧路三段以北與葫洲里為界
北至:康寧路三段75巷24弄以南、康寧路三段99巷39弄以南、康寧路三段189巷73弄以南至康寧路三段189巷80弄以南與康寧里為界。
蘆洲里Luzhou
葫洲隸屬於新北市內湖鄉葫洲村。民國五十七年改隸臺北市內湖區葫洲里。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一日「臺北市第五期里區域調整」由葫洲里劃分為蘆洲里。因地理位置近基隆河,形成一葫蘆狀,故定名為『蘆洲里』。
【里界】
東至:南湖大橋以西與五分里為界
西至:安康路之安康橋與石潭里為界
南至:基隆河中心與南港區為界
北至:中山高速路以南與南湖里.石潭里為界
金湖里Jinhu
本里日據時代為新里族之十四分坡及葫蘆洲;葫蘆洲其地沿基隆河形成葫蘆狀故名葫蘆洲;臺灣光復後將十四分併於葫洲隸新北市內湖鄉置葫洲村;民國五十七年改隸臺北市後改為葫洲里迄今;民國九十一年第五期里行政區域調整從葫洲里劃分為金湖里至今。

【里界】
東至:以康寧路三段75巷西側至75巷137號{康寧護專}與明湖.康寧里為界
西至:以民權隧道口沿葫洲山稜線分水嶺至金湖路363巷與湖興里為界
南至:以民權東路六段西側至康寧路三段以北與葫洲里為界
北至:以成功路五段大湖公園與秀湖里及番仔埤山.白鷺鷥山分水嶺與紫雲里為界
康寧里Kangning
本里係屬人文薈萃之文教區 居民大多為高級知識份子或為純樸豪放之原住民不僅環境優雅且居民相處和諧融洽 本里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卻擁有兩座公園使得空氣清新又有公共電視台座落轄區提昇本里之藝文氣息且緊鄰康寧護專明湖國中及康寧醫院使居民得以方便就學及就醫因此本里堪稱為內湖區最適於居住之地域之一。

本里係源自於葫洲里緣於九十一年九月一日因應臺北市里界調整將葫洲里劃分為五個里本里乃因此應運而生。

【里界】
東至:康寧路三段189巷與安湖里為界
西至:康寧路三段75巷東側至75巷153號與金湖里為界
南至:康寧路三段75巷24弄以北 康寧路三段99巷39弄以北 康寧路三段189巷73弄以北至康寧路三段189巷80弄以北與明湖
北至:北以康寧路三段75巷底與安湖里為界
安湖里Anhu
【里界】
東至:以東湖路113巷與東湖里為界
西至:以康寧路三段與葫洲里為界
南至:以東湖路與五分里為界
北至:以康寧路三段189巷與明湖里為界
秀湖里Xiuhu
本里有一大型天然湖泊是臺北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

本里在日據時代屬於內湖地區新里族之十四分坡,光 復初期因十四分坡為一大型湖泊,臺灣光復後初期隸屬新北市內湖鄉,並定名為大湖村。因三面環山,中為大湖,故稱大湖。2、民國五十七年改隸臺北市後,大湖村改名大湖里以迄至今。 3、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一日起因人口眾多劃分出秀湖里 。
【里界】
東至:以白鷺鷥山與金湖里為界
西至:以綠大地社區及成功公園與金龍里及清白里為界
南至:以白鷺鷥山與清白里為界
北至:以大湖山莊街及大湖山莊街168巷與大湖里為界
麗山里Lishan
本里在日據時代屬於內湖地區新里族之十四分坡,光復初期因十四分坡為一大型湖泊,臺灣光復後初期隸屬新北市內湖鄉,並定名為大湖村。因三面環山,中為大湖,故稱大湖。2、民國五十七年改隸臺北市後,大湖村改名大湖里以迄至今。 3、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一日起因人口眾多劃分出秀湖里。

本里原屬港都里,民國91年9月1日第五期里行政區域調整,自港都里劃出。麗者美好,山乃土石連綿高出地面,意謂本里美好連綿之意。
【里界】
東至:內湖路一段629巷、411巷、麗山街與港都里為界。
西至:內湖路一段355號(恕德家商)圍牆沿山麓至環山路二段與西湖里為界。
南至:內湖路一段與港墘里、西湖里為界。
北至:內湖路一段629巷40弄、麗山街348巷、港華街、環山路二段與港都里、港華里為界。
寶湖里Baohu

本里原屬湖興里,臺北市第六期區里行政區域調整,自湖興里劃出一部分,改名為寶湖里,寶者象徵珍貴貴重之意,本里內有三軍總醫院、國防醫學院,醫療資源豐富,以民權隧道與東湖相連,以成功路二段與內湖行政中心、內湖分局相連,鄰近中山高速公路交通相當便利,里內皆屬優質住宅,生活品質良好。
【里界】
東至:以葫洲與金湖里為界。

西至:以成功路2段與湖興里為界。
南至:以成功路2段115巷與石潭里為界。
北至:以成功路2段3段交界處兩側山脊與紫星里、金湖里為界。

南湖里Nanhu

本里於日據時期為新里族之十四分坡及葫蘆洲。葫蘆洲其地沿基隆河形成葫蘆狀故名葫蘆洲。臺灣光復後將十四分併於葫洲隸新北市內湖鄉置葫洲村。民國57七年改隸臺北市後改為葫洲里,於91年9月9日臺北市第五期里區域調整,劃分為葫洲、蘆洲、明湖、金湖、康寧等五里;臺北市第六期行政區域調整劃分為現今南湖里。
【里界】
東至:康寧路3段與康寧里、安湖里、五分里為界。
西至:高速公路、葫洲山與寶湖里為界。
南至:中山高速公路與石潭、蘆洲里為界。
北至:葫洲山與葫洲里為界。